三进三退中国市场,美国时尚巨头二次破产
美国知名时尚品牌Forever21迎来第二次破产重组。
近日,据多家媒体报道,Forever 21根据破产法第11章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。据悉,其破产保护方案是计划关闭全美347家实体门店(占总门店数91%),终止本土直营业务,保留知识产权由品牌管理集团ABG持有,国际授权业务不受影响。
Forever21是韩国人张东文和张金淑于1984年在美国创立,前身名为Fashion21。由于价格低廉以及上新速度快,主打青春的Forever21快速走红。
1995年,Forever21开始向外扩张,两年时间内,Forever21在美国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0家。鼎盛时,Forever 21销售额曾达41亿美元,员工4.3万,业务遍布57国,早期对手为HM和Zara。
而对于中国市场,Forever21陷入三进三退的战略迷途与本土化困局。
初探中国市场就遭遇选址错配与战略误判,2008年,Forever 21首次进入中国,选址江苏常熟开设首店,但该区域消费力与品牌定位严重错配,错失高消费客群触达机会。
常熟作为三线城市,缺乏核心商圈流量支撑,特别是依赖美国总部统一配货,未建立中国本土供应链,导致上新周期滞后欧美市场。门店一年后关闭,首次进入中国宣告失败。
2011年Forever 21重启中国战略,先后在北京王府井、上海淮海路等核心商圈开设旗舰店,同步上线天猫旗舰店,目标客群锁定20-30岁都市女性。面对租金成本高企与坪效不足问题,Forever 21产品设计延续美式廓形与尺码体系,未针对亚洲消费者体型调整版型,退货率高达28%。
2019年4月,Forever 21关闭天猫旗舰店及全部中国门店,负债规模超30亿美元,成为全球收缩战略的一部分。
2021年Forever 21第三次回归,这次启动低线城市突围,2021年8月,以泰州靖江印象城店重启中国业务,首次尝试下沉市场策略,门店面积缩减至800-1000㎡(此前2000㎡以上旗舰店)。
同时在社交电商布局,2023年入驻抖音小店,通过直播带货单场GMV突破500万元,但复购率仅12%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是创始人子女主导中国市场决策,拒绝引入本土职业经理人团队,导致供应链响应速度落后竞争对手。
三次入华均未形成长期战略,从一线城市“高举高打”到下沉市场“低成本试错”,缺乏连贯性。Forever 21的中国历程印证了跨国品牌的“水土不服”定律。
三次败退的本质也可以总结为:未能将“全球化品牌”植入“本土化产品”。
Forever 21第一次申请破产保护是在2019年。2020年2月,Forever 21就以8100万美元的低价被西蒙房地产集团、布鲁克菲尔德房地产公司,以及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(ABG)组成的合资公司-SPARC集团收购。
2023年,中国时尚零售商希音(SHEIN)与SPARC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收购了Forever 21、Brooks Brothers以及锐步(Reebok)等知名品牌母公司SPARC集团三分之一股份,同时SPARC集团将拥有希音少量股份,双方未披露具体投资金额。
2025年2月,Forever 21的运营商表示,计划关闭至少200家店铺,并积极寻找买家收购剩余门店,若未能成功找到合适买家,预计约350家店铺将面临清盘。时隔一个月,Forever 21正式宣布破产了。
This article is from Xinzhi self-media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and positions of Business Xinzhi.If there is any suspicion of infringement, please contact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Business News Platform.Contact: system@shangyexinzhi.com